有人说,胎记,是前世做过什么刻骨铭心的事情,烙印如此之深,以至于今世也留在身上,如影随形。胎记,非人人有之,但,出生于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我们,每个人,是每个人的心田里,都有个挥之不去的印记。

今夜,收拾了这周堪称疲惫的身心,我前往剧院,再次窥探那尘封已久的秘密。舞台设计一般,而我,确实对这出舞台剧也没什么特别的期待,只是默默希望在这星期五晚上,重温中学时的声音与些许年少时的热情。

音乐响起,序幕拉开,我写到这里,也真还想不起第一首是什么歌了(真的老了啊!)。我想,我是在路小雨开始唱起《星晴》才开始真正进入状况吧!从这点看,这出戏也说得上是惊喜连连吧!一直以来,我从没去留心周杰伦歌曲的翻唱作品,因为说实在的,用其他风格演绎周杰伦的歌曲是不行的(这连张学友也承认过),而除了周杰伦本身,还有谁唱得出周杰伦的味道呢?话说回来,贯穿这部剧的所有翻唱,其实还不赖,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中包括演员翻唱《双节棍》与《听妈妈的话》,饶舌哦!)。

故事的主轴,其实与电影版大同小异,只是在最后一幕,为适应舞台剧的局限,与其像电影里叶湘伦回到二十年前并定格在那里,在舞台剧里,是叶湘伦回到二十年前,把路小雨带到未来重圆。就剧情而言,我觉得让我印象最深的两出戏该属叶湘伦在小雨家门口撕心裂肺的唱着《搁浅》,以及小雨回到二十年前,心想与叶湘伦从此天各一 “时”,呼天抢地的唱着《晴天》(从前从前,有个人爱你很久,但偏偏风渐渐把距离吹得好远……)

哎,少年的那种激情啊,雀跃时惊天动地,心痛时地动山摇!想当年(周杰伦第一张专辑发行至今也十八年了,我们真的老了……)那没社交媒体的年代,每年四五月就开始天天守住电台,等主播公布周杰伦发行新专辑的日期;在发行当天,放学后,立马冲到唱片行抢购;再接着的一个星期,过着隐士生活,关在冷气房里,一遍又一遍地翻着歌词簿背歌词,一遍又一遍地把整张新专辑循环播放。

这种生活,我维持了七年。其实说真的,《十一月的萧邦》出来时已经谕示着周杰伦将神作不再(虽然《依然范特西》是短暂的回光返照),但《我很忙》发行之后,我们每年期待的周杰伦,那超屌的周杰伦,从此销声匿迹,我相信,同样出生于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你,一定知道我在说什么。

或许,随着我们慢慢长大,周董的包袱也越来越重吧!我记得周杰伦在电视上表示过,他一定要非常努力,因为他要养活几百口人。如此,我们又怎能怪他趋向流水线制作呢?

其实,我还真不忿,现在屌丝们所认识的周杰伦,是诸如《公主病》、《牛仔很忙》等等的亵渎之作(再次重申,是亵渎之作)。周杰伦的横空出世,注定了华语流行乐坛从此永远洗牌。而周氏的空前绝后,体现于他对R&B与嘻哈异于常人的解读,从而创造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声音。以前,或许会继续发文牢骚,但现在,我只希望,屌丝们在网路上大展拳脚前,好好去听一听《Jay》、《范特西》、《八度空间》、《叶惠美》以及《七里香》这五张专辑,如此才是为偶像正名。

有时我在想,周杰伦现在提起笔,想起自己不得不向现实低头而控制自己的创意,应该也是很无奈吧!我真心盼望,

有一天,在你真正金盆洗手前,可以出个最后两张专辑,把你毕生最疯狂但仍未发表的创意充斥其中,好让我们这一群“老”听众再与你疯狂两回!

无论如何,我们这一代,是幸福的,因为年少轻狂的回忆里,满满的,都是周杰伦最狂傲不羁的声音。

去看看这部舞台剧,让自己暂时回到过去,回味那不可说的秘密

谢谢你,我们的周董。

Credits:
Photos courtesy of Base Entertainment Asia

####